包头美妆代购交流群

头条 一个化妆品工程师的独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新朋友】点击标题下面蓝色字「美妆制造」关注。

【老朋友】点击手机右上角图标「转发分享」内容。

  

  某资深化妆品工程师在网上整理发表了关于化妆品知识的文章,他说:在这个行业没个十多年二十年,别说扒内幕,问问自己入行了没有先!今天我们听听入行了的人说说化妆品,实在话,值得一读。以下是文章部分内容:


  我平常主要研究的都是护肤类的化妆品,其实化妆品是分的比较细的,看看化妆品卫生许可证就知道了,通常都会分为:洗发护发、洁肤、护肤类(不含眼部用护肤类、婴儿和儿童用护肤类),一些特殊的护肤品还必须要有特字号,化妆品常说的三证,其实就是指生产者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一般来说,卫生许可证是省里发的,生产许可证是国家发的,不过,听说,2013年开始,广东这边生产许可证也改由省里发放。

  目前一个化妆品厂,一般生产面积达到2000平方,全封闭式,按要求设计,拿证都比较容易,再说有很多小厂一般也出租三证,所以一般正规售卖的化妆品都算比较合格的,淘宝上的很多化妆品也是在这些小厂加工的,从标准上来说,都算合格的。

  化妆品的检测,一般我们称为8大项,主要其实就是细菌和重金属的检测,这个一般正规厂家都会做,一个单品检测费用,500~800元不等,经常做的还要便宜,关于化妆品检测,其实都比较容易过,为啥,一般来说,送检的产品都会相对注意一些;从法规上来说,一个产品一个名称就应该送检,可是,通常有很多产品,一个配方,只不过颜色、香气不同,送检都是合格的,反正送检是不检测功效的。

  我看过很多网上关于护肤呀,化妆品好坏鉴别呀这类的帖子,个人感觉,一个字:扯,二个字:好笑!

  所谓大多数的达人啥的,要么就是所谓自己的经验,要么就是查看成分,其实,一看就知道,自己没动手做过,也没系统的做过测试,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还有一些医学专业的,特别是皮肤医学专业的,说的也不算全面,毕竟皮肤医学是治疗皮肤病的,而化妆品只是清洁、滋润、修饰皮肤的,这个方面还是有些区别的。

  化妆品的功效检测,一般都是在医院做,我们经常合作的医院就有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山三院皮肤科,医院一般做的检测或者测试,包括:斑贴测试(针对化妆品刺激性)、功效测试,例如保湿性、防晒性、美白效果等等,通常只有做产品研发或原材料开发的才会做,一些原材料开发商自己也做检测,如昂立达公司,他们就是自己做原料的功效检测。

  有些人常说自己用啥化妆品效果好,晒经验,晒分享,从表面上看是帮助大家,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是托,做广告的嫌疑;其实,不论什么目的,这都不算太好,为啥呢,化妆品是个很个性的产品,当然也有共性的方面,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共性方面就是肤质分类,个性方面就是每个人的皮肤状况、心理状态、身体健康程度、所处地理位置环境等等不同,这些对化妆品的效果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化妆品向来有日化线产品和专业线产品之分,从功效方面来说,日化线产品注重护肤品的基本功效,润肤保湿;而专业线产品更注重护肤品的调理功效,如美白祛斑;从配方成分来说,日化线产品比较注重基质的配伍;而专业线产品更注重有效活性物的添加;从使用方面来说,日化线产品比较注重使用肤感,如要求丝滑,顺爽等,而专业线产品则更加注重吸收;从使用地方来说,日化线产品一般是在家自用,而专业线产品多数都是在美容院使用,日化线产品与专业线产品也不是分的那么清楚,部分美容院和生产厂其实也都分不清所谓的日化线产品和专业线产品,就靠一个噱头来博取客户,这个不是个别现象,在美容护肤这个行业来说,是普遍现象,毕竟高功效的产品是需要较长时间的研发,而不是简单的把各种活性成分添加到一起那么容易的。

  关于化妆品违禁成分,其实也主要是在专业线产品中体现,例如添加重金属超标,主要是铅、汞,还有荧光剂等,通常这都是为了追求快速的效果,而又不愿意付出高的成本,一些不良的化妆品商人,也会在产品中添加激素,这些主要是在一些丰胸、抗敏类的产品中,例如在丰胸的产品中添加雌二醇,在抗敏修复的产品中添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等,还有在祛痘的产品中添加抗生素等,大多数工程师是很鄙视这种行为的,但不可否认,少部分工程师为了金钱,把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害人也害己!

  化妆品产品本身,膏霜一般都会分为两种体系,一种是油包水(W/O,water in oil),一种是水包油(O/W,oil in water),我们常说的雪花膏,就是水包油的代表,而常说的冷霜就是油包水的代表;那么这两种体系有啥不同呢?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油包水体系是将水相缓慢加入到油相中,即油是外相,水是内相;而水包油体系正好相反;

  从使用的角度来说,油包水体系的膏霜滋润度好,产品吸收性对好些;而水包油体系的产品清爽度好,会有更好的使用肤感。

  从稳定性方面来说,油包水体系稳定比较困难,而水包油体系稳定性比较容易。很多企业都喜欢做水包油的产品,生产容易,稳定性好;而一些高功效类的产品,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做油包水体系的,这是因为这样才更利于吸收,当然做好产品的难度也就更大了,做过化妆品工程师的人都知道,做油包水的体系相对来说难的多。

  化妆品分为膏、霜、乳、液、凝胶(啫喱)等,分的虽然有些貌似复杂,不过总归是脱离不了几大块的,以我个人的看法,化妆品的结构主要分为:基质(包括油相、水相、乳化剂)、功效体系(也就是各种添加的活性物)、增稠体系(就是让化妆品有适度的粘度)、抗氧化体系(主要是针对化妆品原料中的油脂)、防腐体系、辅助体系(就是使用时的肤感调节类)。

  我来先说说基质,化妆品膏霜乳液,基本上都是由油脂、去离子水、乳化剂组成,先说油脂,什么是油脂?估计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就是所谓的脂肪酸、甘油酯一类的东西,例如植物油,专业的一般都叫天然甘油三酯;化妆品中,油脂起到的作用主要是润肤的作用,主要用到的油脂有:合成酯、硅油、植物油脂、动物油脂;合成酯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GTCC(辛酸/癸酸三甘油酯)、IPM(肉豆蔻酸异丙酯)、IPP(棕榈酸异丙酯)、3T(异己三醇三辛酸癸酸酯)、合成角鲨烷等;硅油一般是指硅氧烷一类的东西,如二甲基硅氧烷,环甲基硅氧烷等等;植物油脂有很多,不过在化妆品中使用的也不多,常用的有霍霍巴油、乳木果油、沙棘果油、米糠油、玉米胚芽油、葡萄籽油等等,大多数护肤品中都是使用合成油脂的;动物油脂,常用的有蛇油、蛋黄油、马油、羊毛脂油、水貂油、羽毛油、卵磷脂等等。

  一般来说,化妆品中使用哪种油脂,是根据产品本身的特点来确定的,例如膏霜要求使用时能够快速铺展,更多的湿润感,更好的肤感,通常就会用具有挥发性的硅油来配合清爽的合成酯,如用二甲基硅油与合成蚕丝油配合做油相,用植物油脂,通常获得中质的肤感,而一些合成酯,如矿物油既不容易挥发又不容易吸收,而且带给皮肤厚重的涂抹感受,一些皮肤用药膏也常用凡士林一类厚重的矿物酯,这是因为这些物质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隔离膜,帮助活性物有更久的停留时间。有时间我会整理一些油脂的名称和特性,列表出来给大家了解一下。

  化妆品中水是常用的,也有一些油膏是不需要水的,化妆品用水是很讲究的,一般为去离子水,也有用反渗透水、蒸馏水的,总之,要求水中的离子要少,主要是一些金属离子,同时水的导电率要低,化妆品体系的稳定与电子的运动、表面张力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然,这需要很系统的学习才能了解。

  化妆品用的乳化剂有很多,乳化剂一般分为阴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乳化剂,也有按照油包水或水包油来区分乳化剂的,一般选择乳化剂是根据油相中的油脂HLB值(亲水亲油值)来进行选择的,如油包水的乳化剂,一般会选择HLB值1~8这个范围内,水包油的乳化剂值就要高的多了,这样做出来的体系才会稳定。

  我们所说的体系稳定,是指在零下5°不析出破乳,45°不分层,离心(3600转/分,30分钟)稳定,一般经历7次循环,体系没有破坏或轻微破坏,我们就称之为稳定体系。

  功效体系,其实就是化妆品的功效活性成分,这个主要涉及到活性物组方的问题,不是什么成分都可以用的,而且什么成分组合会协同增效,是需要很长且很多测试来可以确定下来的,而不是把一堆活性物任意的添加,我个人的观点是,这个与中医其实很接近,讲究君臣佐使,有主要的,有辅助的,根据皮肤特性,考虑各个方面,一般来说都是很不错的,例如美白的活性物组方,要考虑几个方面,既要代谢已经形成的黑色素,又要阻止新的黑素形成,还要增加皮肤的透光率,而且对皮肤还不能刺激,既要快速也要安全,这就很考验工程师的经验、知识结构与分析能力了,大多数的工程师,都只习惯于做产品,也就是稳定的基质,做到功效方面就差了,往往同一种功效原料,在不同的工程师手中应用,效果却天差地别;但是,大家也要记住,化妆品不是药品,是没有治疗作用的,主要是调理作用!也是针对一般正常的皮肤,而如果有了皮肤疾病,那还的去看医生!

  增稠体系,主要是一些蜡质和增稠剂,一些分类会把蜡质分配到油脂中,其实我觉得蜡质在体系中所起到的作用主要就是增稠,增稠就是为了让产品有一定的粘度;在这里我必须告诉大家的是,所谓的精华,有粘度,一个是来自原料本身,例如透明质酸钠溶解后会增加液体粘度,γ-聚谷氨酸溶解后,液体粘度会显著增加,而很多其他的原料溶解后粘度并没有增加,于是就会通过增稠剂来增加溶液的粘度,常用的增稠剂主要有卡波系列,汉生胶,纤维素类,一般常用的透明啫喱类多用卡波增稠,膏霜类多用汉生胶增稠,纤维素由于肤感比较滑爽,常用于一些精华液中,如面膜精华等,活性成分的添加是有严格的比例要求限制的,不要认为粘稠的精华就是好的,那不过就是增稠了而已。

  抗氧化体系,主要是针对油相中的油脂,油脂会因为空气而氧化酸败,所以必要时会添加抗氧化剂来保证油脂稳定,常用的抗氧化剂主要有:BHA(丁羟茴醚)、BHT(丁羟甲苯)、维生素E、维生素C、没食子酸等等,抗氧化剂的使用一般都是根据油相中的油脂来确定,有时候单独使用,有时候复配使用。

  防腐体系,这个主要就是抑菌了,现在有些流行无添加护肤品,说产品中不添加防腐剂,就意味着产品对皮肤无刺激,事实呢?并非如此!

  防腐剂在化妆品中确实是对皮肤有较高的刺激作用,但是也不要忘记,防腐剂,也保证了护肤品的品质,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防腐剂对皮肤的刺激性越来越小,常用的防腐剂有很多,如ISP公司的杰美系列,LONA公司的DMDMH,罗门哈斯公司的Kathon CG等等,大多数都是甲醛缓释类为主,还有以苯氧基乙醇为主类的防腐剂,IPBC,碘代丙炔基氨基甲酸丁酯,比较不错的防腐剂,而且配伍性比较好;防腐剂一般受到PH值、体系成分的影响,所以通常都会复配使用。

  辅助体系,一般是为了修饰产品或使用肤感的,如香气,色素,流变体一类的原料,时产品看上去色泽宜人,香气圆滑高雅,使用时肤感顺滑,使用后皮肤如丝般滑爽,这些大多数都是添加辅料的结果,对皮肤便没有实际的帮助,例如添加弹性体会让使用时顺滑,用后皮肤丝滑。

  我个人的观点是:护肤品尽可能的做好功效体系,而且配方尽可能的简单,对皮肤的刺激性小,容易被吸收,做到安全调理肌肤、保护肌肤的作用。

  植物精油主要的用途是在调配香精、调配香水及辅助医疗方面,在护肤品方面的应用甚少,记忆中比较好的做植物精油为主的品牌,是澳洲的伊索和茱莉,不过分析配方,发现并非是因为精油,而是植物提取物的缘故;这里要明确,植物提取物并非是植物精油,完全不同的东西。

  玫瑰精油、薰衣草精油,加入到面霜中,也许可以提供令人愉悦的香气,但是没有资料或数据显示,会给皮肤带来更大的好处,至于是否对皮肤又负担,这个也不好说,精油在护肤品中的添加都是非常严格的,我个人遵守的是不超过0.015%的比例,而且实现要做刺激性测试,通过才可以添加。

  1、一般来说,含有植物萃取成分的护肤品孕妇最好不使用,这是因为植物来源不明确,而且植物萃取物成分复杂,不一定但是有可能影响到胎儿,特别是孕期头三个月,所以不建议使用含有植物成分的护肤品,虽然从消费者的观点来看,植物性的护肤品也许更天然和安全,但是从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植物成分的护肤品往往导致更多的皮肤过敏就炎症,因此,不建议在孕期使用含植物成分的护肤品。

  2、抗氧化是需要适度的,过了,对身体也许没有潜在的危险,但也不会有什么好处,何况,人体往往更需要的是一个平衡,这个平衡始终是会往衰老方面移动的,我们只能延缓,而无法去阻止,长期口服与不定时口服效果相仿,当体内氧化与抗氧化达到一个平衡的时候,在抗氧化并没有实际意义,相反有可能会有潜在的未知的危险,因此,不建议长期口服。

  3、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衰老是不可逆转的,它是人体自身一个复杂的过程,延缓衰老最有效的方法是适当的有氧运动与保持心理生理的健康,至于那些美容仪器能否有效果,我可以直接告诉你,也许有点短暂即时性的效果,但是绝对没有什么神奇的效果,

  韩国化妆品,说实在话,以我们专业的眼光来看,不咋滴!值得思考的是,韩国化妆品的崛起是因为韩国举办的一次奥运会,韩国化妆品在中国的热销,则来源于韩剧的时髦,不过有点值得向人家学习,做的产品倒是挺真材实料的,除此外,没别的。

  所谓汉方,在国内叫中医,在国外叫汉方。中药,就是一些具有医药治疗作用的植物,我们国家这个方面研究还不算行,因为做这个研究需要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要做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需要很不错的技术才可以。

  至于说把中药用于护肤品中,这个还是算了吧!首先,安全性,中药成分非常复杂,对皮肤的刺激性并不低,就是对皮肤并非安全,其次,离子性,非常难配伍;第三、难溶性,一些植物成分确实对皮肤有不错的帮助,但是不好溶解呀,无法溶解,怎么会被吸收?那不如口服得了;有人会说,把中药煮呀煮呀,煮出来的药汤过滤,就可以用了,那且不说功效如何,就说皮肤是否会吸收,基本上不会的,那有什么用呢?

  化妆品的定义是清洁、修饰、润泽、保护皮肤,但随着科学越来越进步,人类对皮肤越来越了解,化妆品的范围早已脱出了清洁、修饰、润泽和保护皮肤的范畴,个人认为,还具有调理皮肤,改善皮肤外观的作用,在中国,对化妆品有一个分类,叫功效性化妆品,而国外则对药妆有着明确的定义,因此,化妆品对皮肤还是具有一定的帮助的。

来源:网友/菩提罗汉

觉得本文不错,就要和好友一起分享喔!

美妆制造 微信号:meizhuang13

《美妆制造》是一本面向化妆品制造行业的专业期刊,她把握化妆品制造行业财富脉搏,是化妆品制造行业专业杂志的权威,是化妆品行业采购商和老板首选的必读刊物,现在本公众号已经推出来【护肤】【面膜】【彩妆】【营销】【真相】【问答】等多个栏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